之一 行前

週二晚共修會後的回家路上,一位同修說:情況不樂觀,環評通會是可預期的。這句話馬上檢驗了自己的動機:去靜坐,是為了什麼?答案是:不是為了達到什麼目標,而是無所求地、以行動展現對相信的事情的支持。我相信要做一個真正的公民,必須依個人時間、精力之許可,藉著親身參與來關切、了解、學習。

週三白天在家,看到自己有點手忙腳亂,一度想要取消下午的課程,以準備晚上的靜坐,檢討:如果無法兼顧原本的工作,代表自己心不夠清淨,沒有能力參與這樣的活動,暫停動作,問自己:「有能力嗎?」立刻有了呼吸、有了空間的自己回答:「有。」於是,有效率地準備好東西,然後教了一堂瑜珈課,準時出門。


之二 歌

與同修們在一起,很放心、很安定。

環保署前的人行道,被坐滿了,細雨微光中,我偶爾睜開眼,大部分的時間是閉著眼、拉長脊柱端坐著的,用全身來聆聽一首又一首充滿對大自然、對台灣島上所有生命致敬的歌:有烤秋勤念唱、爆跳又揮拳的饒舌憤慨,山狗大後生重唱細緻甜美又有力道的客語和聲,有林中光宛如兒時收看的台語節目「天天開心」裡、古意慧詰的原創台語歌詞,還有農村武裝青年以一把木吉他、一個非洲鼓,釀出漫天沸騰的酒紅色深情,最後,眾人在詩人吳晟之子吳志寧的歌聲中唱著『全心全意愛妳』,一起對台灣、我們的母親,訴說無盡的感恩與疼惜…

不是你的土地特別香,因為你的懷抱這麼溫暖…

並非你的物產特別豐富,因為你用艱苦的乳汁,養大了我們


從電音、藍調到民歌,從二胡、橫笛、非洲鼓、到電貝斯,從低語、呼喚到嘶吼,這一首首由深摯情感化身為詩歌、樂音的豐沛創意,不就是台灣島、或是整個星球最富饒的資產嗎?這分創意,把來自不同背景、文化、生命經歷的人連結了,我們從分離的孤單感走出,回到生命的圓,生命的零,生命的起點。

所謂身見,也就是你常常覺得自己一個人,你落單了,很寂寞。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遇到困難。你如果想到這世界上有很多人跟你一樣會遇到困難,你就不會有王見王的感覺了。(走出生命的莊嚴)


之三 單純

樂團表演間的換場時間,有來自各地青年朋友們的簡短發言,他們分享自己與反國光石化運動的淵源,表達對台灣未來的願景,或以自己的方式呼籲社會大眾的投入,每一個人都清楚地表達了「我今晚為什麼在這裡」,反觀,社會上有很多生活穩定的成年人,從未想過、或根本說不出自己日復一日所從事的工作是為了什麼。每當台上的發言人緊張、結巴或激動得說不出話時,台下的觀眾就會用掌聲、叫喊聲來鼓勵他/她,這樣一股不分彼此、完全正向的清新能量,教人欣慰。

發言人中,有好幾位是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的成員,他們在部落格上的自我介紹中寫著:「我們親自到國光石化預訂地──彰化大城、芳苑踏查,實地與濕地生態、在地經濟產業、在地文史工作者接觸,我們體驗學習到過去沒看到的景物,聽到了過去有聽沒到的聲音,更體驗到很多表層底下的深刻與細膩。我們了解到潮間帶的生機盎然、眼見千萬隻的招潮蟹、彈塗魚、殼類貝類,是國寶級的生態教育場所;我們開始探討當地養蚵業、水耕蔬菜經濟鏈的就業能量,以及永續內涵──綠色產業,低成本、能有機回收循環使用;我們同時認知到國光石化案,不只是環境的問題,更牽涉到農漁民的生存人權問題、未來糧食安全的重要生存問題。」

「當我們分頭回到各自的校園,夥伴們再次陷入苦思和反省,我們企圖發想出一套可以讓更多青年參與的方式,於是 …接洽國光石化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洽談、…到各大學通識課演講、…研讀國光石化雙方資料,思變再思辯,…希望在校內發酵、攪動更多的青年,關注國光石化議題。」

他們在現場的發言,或理性、或感性,都是一篇篇現成的環境倫理、公民教育的最佳教材。有人逐項列舉馬政府選前承諾、而選後沒有兌現的環保政策;有人直接用國光石化在環評報告書的內容顯示該公司對於當地珍貴人文、自然資源的漠視,國光石化說:大城濕地了無生意,而去過那裏的人都知道,這不是事實;被問到當地最有特色的人文景觀,國光石化第一個列舉的就是六輕的煙囪!說六輕工業區夜間的燈光,裝點了西部海岸線,而國光石化會看齊!

青年人說:我們不是要造成經濟和環保的對立,我們是教育社會大眾,要告訴國光石化,賺錢有更好的方法!

青年人說:我們只是要鼓勵參與環評的專家學者,摸著自己的良心來發言,我們相信,如果他們以良知發言,結論一定是國光石化全面撤案。

如果我們的心是天真的,每件事情我們都可以體會到空,即使是失去東西,也可以體會到獲得。失去,並不一定是失去,當我們用天真的心來體會的時候,失去的東西也是一種獲得。(心的方向)

心,就是嘰哩咕小不點那顆很單純的心,用這樣的心來面對刺,一切的問題都可以變得很單純,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要的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想要找到心。(新年新希望~拔刺)



之四 Open Space

晚會之後,就是Open Space的時間,這是一種沒有既定主題的開放性論壇型式,由對特定主題有興趣/想法/感覺的人先各自開啟討論圈,在海報或白板上寫下主題,其他參與者有興趣就可以加入,討論進行中,參與者也可以轉換到別的主題,或另起爐灶。

我們參加的是由王鐘銘發起的「農漁業的未來」。王鐘銘是農家子弟,去年底五都選舉時有以綠黨黨員身分出來參選淡水區的市議員,主打的政見之一是,農漁為國家的根本,雖然落選,但因為競選期間密集的吸收資訊,與各階層的選民互動,選舉完,他自己對於農漁議題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他的言談也的確反映了他對此議題的長期關注與耕耘。他說:「參選真的是一個最快的學習機會。」落選後,他更能努力思考,如何在沒有公部門資源的狀況下,持續推動農漁業環境的改善。

每位參與者都很坦誠的分享自己的看法或生命故事,不管是在都市長大、對土地認知貧瘠,或是在農村長大、到都市打拼、然後回到家鄉重新認識自己與土地的感情,不管是數學系、化工系、政治家、行動主義者、生命教育志工、藝文工作者,在公開、真誠的傾聽與討論中,每個人心底所關注的議題,相信都有了更完整的樣貌,也漸漸意識到,彼此共同的嚮往其實是資訊的透明公開,我們看到,很多對自己、對環境有害的行為,並非人們所願,而是因為資訊不足,舉例來說,大賣場裡每斤5塊的高麗菜所要付出的環境、社會成本並沒有被反映在價格上,如果消費者能夠被清楚告知,或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人類的無知,犯非常非常多的錯誤,所以在佛教裡面稱之為「無明」,你不能說無知是正常,我們人本來就是一直在求知,但真的是沒有好好的求知。我們就是要好好的去求知,我們完全有這個潛力,因為我們不夠謙虛,我們都以為自己懂…(2004年非常禪七)

世間的苦是建立在這個集,那種聚集,因緣的聚集,一種無明或者無知貪愛的造作,所以有種種的苦。(十二緣起)


身為一個國家或社會的公民,每個人有權利了解資源分配的真相,然後做出最符合自身的的選擇,在資訊完全透明公開的狀況下,相信,每個人的選擇一定會是一個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因為,個人福祉與群體中每位成員的福祉環環相扣、息息相關。換言之,照顧社會上的弱勢族群、照顧地球上其他的生物族群,也都是在照顧每個人自己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確保生命的潛能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啊。

生命現象,它永遠都是在交換信息。「信息」---有信的消息,這個字眼算是當代最流行的。這個最遠古又最摩登的理論叫做信息理論。一切的生命都在交換信息,交換信息要做什麼---要很漂亮地活下去。

我們希望將所吸收的能量更有效的運用,這就是調身、調息、調心的目的。找到最好的姿勢、最省力的姿勢、最好的呼吸,最能夠轉化生命能量,導向最美好、最乾淨的心。 (2005年夏禪)



之五 生命教育

當政府沒有確保資源分配的公平公開,甚至聯合媒體、專家、財團來掩蓋真相時,便是公民必須起來行動的時候,行動不是為了反對、抗拒什麼,行動,是為了教育-教育自己、教育群眾、教育政府。台灣的歷史背景造成了台灣人民長期以來對政治參與的冷感、排斥,或極端的憤怒、激情,此刻,我們彷彿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首次能夠將對這片土地的感情,付諸為理性、客觀、活潑又具創意的公民參與行動。看著這些單純而認真的年輕學子,內心有深深的悸動與說不完的感謝。朋友的男友送她來的時候,叫她不要久留、探探班就趕快走,他自己萬萬沒想到,會被在場這麼多年輕人、清亮的眼神所吸引,而留下來參與了整個open space的討論。

清晨四點多,在環保署旁邊的騎樓靜坐,正陷入昏沉的困境,起身經行,然後盯著一顆行道樹發呆,佳真經過,拍拍我的肩,聊了起來。她過去在唱片業,後來因緣際會轉到了蠻野心足,發揮了個人在文字編輯、企劃、還有街頭行動的專長,問她對於目前工作狀態的滿意度及發展性,她說:「無限!」

相信,有越多人站在這個可以感受「無限」的崗位上,我們的社會就越有希望。

什麼叫文化?什麼叫生命教育?就是要培養高素養的人,才能夠真正領導社會。這牽涉到我們的選民有沒有這種水準,所以通通要教育。

如何讓各黨派枱面上的人更有素養?就是黨員要很有素養。如何讓黨員很有素養?選民要很有素養。選民要怎麼有素養?好好充實生命教育,沒有其他的路。除了學者努力以外,其他就是我們自己要自我教育,不能光靠學校教育,因為學校教育還是很單薄。每個選民要自我教育,真的肯再學習,真的肯認真聽學者們認真研究出來的東西。(走出歷史,走出框框)




之六 後續

後來,我還是不支倒地臥禪了大概一小時,真的很佩服一止和一逸老師徹夜不倒丹的功力。早晨回到家,補眠一個多小時,出門參加團練畫畫,根本無法集中精神,覺得能量卡在腰部以下,無法與頸部以上的意識連結,呼吸淺淺,胸悶悶,自從冬禪以來,身體就沒有這麼重、這麼混濁過。還好,晚上教瑜珈前,提早到教室洗澡,然後做了修復瑜珈,大休息,起來,哇,找回呼吸貫穿中心線的感覺了,好清澈,好輕盈,好喜悅。

然後想到那些徹夜守在環保署前的人,還在奮鬥著呢,昨晚曾多次被提醒說,環評以續審方式拖延是政府與財團的慣用技倆,所以,跑的是意志力與體力的馬拉松賽,要靠環保團體、NGO、青年團體、學術界、藝文界、地方鄉親等等攜手合作、輪番上陣接力。

這就好比禪修的體驗,若要真的落實在生活中,續航力很重要。續航力一方面來自定課的紮實,生活品質(睡眠、飲食、時間)的管理,六根攝入的知量,和身口意展現的清淨,一方面要同修之間鼓舞激勵、同心同事、互為內外身照見,才能讓內心聖求的火苗持續燃燒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hayo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